
打造一个横跨文明、融合术数的知识中枢!
在信息化时代,知识不再只是传承,更需要被系统化、数字化、全球化。我们正在建设的《全球占术数据库》(Global Divination Knowledge Base,简称 GDKB),正是这样一个以高度结构化、跨文明视野、术数专业逻辑为支撑的知识工程。它将不仅服务于我们自身的研究与教学,更将成为全球占卜师与玄学从业者共享的基础设施。
为什么需要一个“全球占术数据库”?
占卜术数,是人类面对未知的第一道思想防线。它从来不只是东方的八字、奇门、六爻,也不止于西方的塔罗、占星、卢恩符文。从古巴比伦的天象表,到唐代的太乙神数;从印第安的动植物图腾卜法,到现代人工智能解卦系统——术数,既是人类心理地图的投影,也是文化基因的刻痕。
然而,这样一个跨文化、跨时代的庞大知识系统,至今依旧处于碎片化、断代化、地区封闭化的状态。不同国家的占术传承自成体系,难以互通;大量民间秘本、口传技艺濒临失传;真正“专业+系统”的教学标准几乎不存在;研究者彼此孤岛化,学术资源缺乏共享。
正因如此,我们决心构建一个统一标准、全球覆盖、术数专业语义可读的占术数据库,让所有术数知识第一次有了“存放之地”。
我们要建立的,不只是资料库,而是“语法系统”
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式的信息堆叠,我们的数据库将采用“术数语义模型”(Divinational Semantic Framework):
-
每一条占术知识,都将以“术语定义 + 技法流程 + 案例适配 + 占理逻辑 + 使用条件”五维格式录入;
-
数据库将兼容中英文两种基础语言,逐步扩展至日语、韩语、法语;
-
所有条目将依据**术类分类法(Taxonomy of Divination Arts)**统一编号,如 QMDJ.03.12 表示“奇门·格局·三奇入墓”;
-
我们将为不同系统(如西方占星 vs 东方命理)构建桥接词典与语义映射规则,建立可通约的术语体系;
-
关键技法将配有多版本案例解读,标注其文化背景与时代适用性;
-
所有术数条目将与实用接口挂钩,未来可应用于教学平台、智能排盘、AI分析系统中。
换句话说,这是一个“有逻辑结构的术数语言宇宙”,而非死板的术语堆砌。
我们的核心资料源从哪里来?
本数据库将整合以下三类原始资料源:
-
古籍典藏系统化解析:整理中国、日本、印度、波斯等传统术数典籍,包括《皇极经世》《参同契》《麻衣神相》《西洋占星书》《吠陀经》等,采用OCR+人工比对+语义标注技术精读拆解;
-
在地术法实证归档:与各地资深术数师合作,采集实地技法与案例,如东南亚符箓法、琉球岛占乌龟、藏密数理卜法等,并形成标准结构录入;
-
现代研究成果整合:收录全球范围内的术数研究论文、博士课题、AI占卜建模案例等,建立“学术与民间术数”的联通桥梁。
我们相信,只有真正将古代智慧+在地技艺+现代科技三者融合,才能让术数从“玄”走向“显”,从经验传承走向系统方法。
我们为何能做成,而不是“空谈蓝图”?
这是一个即便有人想模仿,也很难真正复刻的项目。原因如下:
-
我们本身是“跨文明术数实践者”:团队成员来自中国、日本、东南亚、欧美等地,长期研究多种占术系统,具备“翻译文化语境”的实际经验;
-
我们拥有全球合作者网络:通过协会认证体系,正在吸纳大量一线术数师、教师与术数资料提供者,建立全球术数共建者社区;
-
我们有明确的AI化落地路径:数据库的目标之一,是服务于AI排盘、智能预测与人机协同的未来场景,具备清晰的技术接入模型;
-
我们并非从商业出发,而是从知识系统构建出发:这意味着,我们在做的,是一项“文化工程”,而非一时的流量项目。
GDKB的未来:一个“命理师的中枢神经系统”
我们预见,随着数据量与结构的不断丰富,《全球占术数据库》将成为:
-
全世界术数师、研究者、学生查阅最频繁的资源平台;
-
培养职业占卜师、术数师的标准化教学核心;
-
AI命理系统、个性化智慧预测的原始语料库;
-
建立东方智慧在全球文化中“可被理解、引用、研究”的基础桥梁。
我们并非在复古,而是在用现代方式守护古老智慧的尊严。
欢迎全球各地的术数研究者、实务者加入我们的共建计划,共同将这项属于全人类的精神遗产,以系统化、知识化的方式留存于世。
—— 国际占卜研究协会·术数数据库项目组